“喂,您好,这里是空调维修服务中心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标准的开场白,声线必须保持平稳,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和一点点职业的微笑感——尽管对面根本看不见你的表情。
“喂!快点!我的空调不制冷了!热死了!”对面的声音带着火气,仿佛能透过电波感受到他额头冒出的汗珠。这是最常见的问题,几乎占了所有来电的一半。不制冷。简简单单三个字,背后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故障,也可能是客户自己没开对模式,甚至只是遥控器没电了。但他们此刻只想让你变出一个救星,立刻,马上,带着冰凉的空气降临。

你一边在系统里输入他的地址信息,一边安抚:“好的好的,先生/女士,请您不要着急。您能告诉我一下您空调的型号和购买时间吗?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不制冷的情况的?”
对方往往没耐心给你这些细节,或者根本不知道:“我哪知道什么型号!就那个白色的!用了几年了!反正就是不制冷了!快点派个人过来!”
这时候,你得像个侦探一样,从他零星的描述里提取线索。是突然不制冷,还是慢慢就不行了?是完全没风,还是有风但不凉?室内机有没有滴水?室外机是不是没启动?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指向不同的故障点,也决定了派哪个方向的师傅更合适。但很多客户没法提供准确信息,甚至觉得你在故意拖延。
“哎呀,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!问这么多干嘛!直接派人来不就行了!”有时遇到这样的,真是火蹭蹭往上涨,但你得压着,压着:“不好意思,先生/女士,了解这些情况是为了让师傅过去的时候能更快判断问题,带齐工具和配件,省得耽误您的时间。您看这样好不好,我先给您登记报修,然后尽快安排附近的师傅联系您,跟他描述一下您说的情况,可以吗?”
说“尽快安排”,其实背后是个复杂的调度过程。系统里的工单像雪花一样飘进来,师傅们手里的活都排得满满的。尤其到了盛夏,每个人都是连轴转。派单要考虑地址、师傅的专业领域(有的擅长修变频,有的擅长定频;有的怕高,高楼层得找不怕的),还有他们手里的活走到哪了。有时候,某个区域的师傅全忙,你就得协调其他区域的,那路途就远了,客户等得更急,电话又会打进来催。
“你们怎么回事啊!都等了一个小时了还没人联系我!不是说尽快吗!”
“您好,实在抱歉,师傅们正在处理前面的单子,我这边已经在催了,请您再耐心等待一下,好吗?”这话你说了一百遍,自己听着都觉得苍白无力,但除此之外,你还能说什么呢?你又不能飞过去帮他修。
除了不制冷,滴水也是高频问题。特别是内机滴水,搞得地板湿漉漉的。这可能是排水管堵了,也可能是安装角度不对,或者过滤网太脏导致冷凝水流不出去。客户描述起来也是五花八门:“屋里下雨了!”“像个水龙头一样往下滴!”你得努力想象那个画面,然后告诉他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(清理过滤网试试?),同时安排报修。
还有噪音问题。“吵死了,嗡嗡的!”“像拖拉机一样!”“嘎吱嘎吱的!”你得问是内机响还是外机响?什么时候响?启动时?运行时?这涉及到风扇、压缩机、支架松动等等,听着他们的描述,你感觉自己都快成空调维修专家了,虽然你根本没摸过几台空调。
清洗的电话也多,特别是春末夏初。问清洗一次多少钱?流程是什么?需要多久?这类相对简单,有个固定的收费标准,你照着念就行。但有时客户会跟你讨价还价,或者质疑价格,觉得不就冲冲水吗,怎么这么贵?你得解释清洗的专业性、药剂费用、高空作业风险等等。解释到口干舌燥。
最要命的是那种觉得“小问题就该便宜修”的客户。他觉得空调就是不凉快了一点点,或者声音大了那么一点点,怎么维修费加上门费就几百上千了?他不知道,上门费包含了师傅的时间、路费,维修费包含了师傅的技术、排查故障的时间、可能的配件费用。师傅去一趟,发现只是过滤网脏了,帮你洗洗,或者发现只是遥控器没电,换个电池,难道就不收任何费用了吗?他们的时间也是成本啊!解释这些,真比修空调本身还累。
有时候,你会接到一些特别急的电话。家有老人小孩,空调坏了实在受不了;或者店里、办公室,没空调没法做生意、没法上班。他们的声音里透着绝望和恳求。听着让人挺心疼的。你会尽量想办法优先安排,但资源就那么多,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,只能一遍遍说抱歉,一遍遍预约。
不是没有暖心的瞬间。有一次,一个老奶奶打电话来,声音颤巍巍的,说家里的空调不转了。师傅去了,发现是电源线松了。很简单的问题,师傅弄好了,没收钱。老奶奶特意打来电话表扬,说师傅人好,她心里暖暖的。虽然这单公司没挣钱,但听着老奶奶感激的声音,心里也觉得不是那么烦躁了。
还有些时候,客户的态度挺好的,即使等得久,也表示理解。他们知道夏天报修多,师傅忙。遇到这样的客户,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那么糟,至少不是所有人都在抱怨和指责。
一天接几百个电话,嗓子疼得像火烧,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发酸,脑子里全是地址、电话、故障代码、师傅排班。午饭常常顾不上吃,或者随便扒拉两口。下班了,手机关机,只想远离那个尖锐的铃声。
这份工作,就是这样。周而复始。夏天是高峰期,忙得像陀螺。春秋稍微好点,但也有移机、清洗的单子。冬天?别以为冬天空调就没问题了,制热坏了,一样急死人。
它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,甚至有点琐碎,有点被动。你听着别人的抱怨、焦虑、指令,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他们的问题。你像个连接器,一端是火急火燎的客户,一端是汗流浃背的师傅。你在中间传递信息,协调安排,化解矛盾。
有人说,做客服是做情绪垃圾桶。某种程度上,是的。你得消化掉客户的不满,把问题转化成指令。但你也是解决问题的起点。没有你接起电话,那些不制冷的房间可能就一直热下去,那些滴水的地板可能就一直湿下去。
电话,又响了。深吸一口气。调整声音。
“喂,您好,这里是空调维修服务中心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
生活,继续。工作,也继续。在这个高温难耐的季节,你就是那些急需清凉的人们,拨通的,唯一的希望热线。
(完)
评论